第二百五十三章、金堂改革(二)-《纵横宋末》
第(2/3)页
他们今天一日三餐也是学院食堂做的,味道不亚于外面酒楼,甚至犹有过之。
如果说金堂县不重视教化,天下还有哪个地方如此重视教化?
这些学子竟然产生我就是这里学生,那应该多好呀。
来此报名参与考试的人,才发觉金堂县想到非常周到。
竟然提供三餐及刚刚修建的考试地点,但是不包括住宿,显然比起以前的考试已经非常人性化。
要知道,以前科举考试是自带食盒。
好像应了有好事,也有出乎意料的其他事情。
什么,考试不但有笔试,竟然还要面试?
难道这是选美吗?还要看看人是否长得美丑?
那些长得俊的文人个个高兴不已,原来长得俊不但女人面前吃香,而且在金堂县考试同样吃香。
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一半了,不禁轻蔑地看了看那些长得丑陋的文人。
看到这些长相比较俊美的文人那种可怜目光,他们心里哀嚎不已,为何自己不投一个好胎?
他们一面自卑不已的同时,一边发奋在笔试方面下功夫。
只是笔试又是什么内容呢?来到考室,这些文人小心翼翼打开考卷。
笔试内容分四个部分,今天考试前面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则是是与《四书五经》相关。
这个是必然的,这是古代。
儒家核心是德,几乎整个《四书五经》大部分都是谈德,讲究做人的道理,因此赵平选择《大学 五章至十章》。
特别是《大学》整整一篇都是讲的如何做君子的大义之作。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格物自知这些为后世儒家奉为圭皋经典的都是来自《大学》。
德是儒家之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如果没有德,就是再也才华,也是秦侩李林甫之流。
但是,光是德仅仅不够,纯粹的道德极有可能培养一群严嵩之类伪君子。
因此,赵平又在德的基础上加上法,法的内容《管子·明法第四十六》。
管子,乃是对管仲的尊称,乃是华夏法家第一人,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管仲也许有些读者不太熟悉,但是春秋五霸第一任霸主就是齐国你总知道吧。
而齐国之所以由弱国变成强国,就是因为管仲的缘故。
管仲被鲍叔牙举荐为相,齐桓公称之为“仲父”。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整顿行政、选贤任能、注重农业发展、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强国。
管仲的在法家地位与孔子在儒家一样,因此赵平选择他法治言论。
但是仅仅写出内容是不够的,这个书呆子也能够做到。
赵平不是要的是书呆子,而是要求你能够灵活运用。
因此赵平要求应试者同时要结合自身,谈谈他们如何去做人做事。
这两个一个是谈的是法制,一个是道德修养,符合赵平道德与法制的要求。
这不但要考试经义,还有个人临场发挥能力。
考完之后,大部分考生大脑都浑浑沉沉,饥肠辘辘了,原来中午时间已经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