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奇袭七盘关(六)-《末代三国》
第(2/3)页
傅佥笑道:“钟会虽然极善用兵,但大将军亦是当世英杰,见识超群,必然看破了钟会的伏兵之计。若是末将所料不错,大将军的兵马必定是击溃了魏军的伏兵,估计正尾随在魏军之后。”
关彝点了点头,傅佥说得极有道理。自三国鼎足而立以来,大汉雄据荆、益两州之地,带甲数十万,国富民强,兵精粮足,实力虽不及曹魏,但也相差不了多少。然而,自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彝祖父云长公大意失荆州,大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昭烈皇帝伐吴又惨败于猇亭之后,三国形势立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汉眨眼之间便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疆域只剩下了益州及南中蛮荒之地。
尽管如此,大汉自诸葛武侯时起,从未放弃过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梦想。当年,诸葛武侯在第二次北伐前就曾对嗣主刘禅说过,纵观历史,欲图割据自守者,断断不能久守。历经数十年的战乱之后,益州地僻民狭,国力不足,已不再是当年富饶险塞的天府之国,故而当以攻代守,力图占据雍凉,并以此为根基克复中原,复兴汉室正统。否则,久必生变,早晚必被曹魏或孙吴吞并。
其后,诸葛武侯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溘然病逝五丈原。姜维麒麟之资,胆义出众,自蒋琬和费祎之后统率三军,大汉能以一州之力对抗曹魏二十余年不被吞并,皆姜维之力也。虽然朝廷中以诸葛瞻为首的一众文武大臣认为姜维穷兵黩武,导致大汉国力凋敝,但却忘了姜维之所以累次出兵北伐曹魏,本是为了复兴汉室,贯彻昭烈皇帝“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因为众人眼光短视,没有看到偏安一隅者,必不能长久自立的浅显道理。
否则,非但姜维,即便是诸葛武侯乃至于昭烈皇帝岂非也都成了毁掉大汉根基的罪人?
闲话少叙。且说关彝在岭上看得真切,魏军退至七盘关上之后,并不做停留,而是径直奔往汉中而去。魏军队伍中竖起一面“钟”字大纛,将旗既在,显然钟会就在军中。关彝心中清楚,魏军之所以不做停留,盖是因为七盘关虽然险峻,但由于耸立于七盘岭上,因此关内面积不大,绝难容得下十万之众,更何况魏军粮草辎重尽失,绝不敢在大汉腹心耽搁太久,否则一旦被汉军追兵缠上,后果可想而知。
魏军大队人马离开七盘关后不到二个时辰,只见魏军退兵的来路上,又是一阵人喊马嘶,一队兵马疾驰而来。
山区日照短暂,此时已是入夜时分,在夜色和群山的掩映下显得极为壮观,虽然夜幕中看不真切,但众人都知道,毫无疑问这支兵马是姜维的追兵到了。
关彝心中忖量,招手唤过一名血卫,令他赶回营寨通知陈烈和鄂虎集合人马,待姜维的大军攻关之后即刻动手,与姜维里应外合攻取七盘关。
那名血卫领命离去,却见汉军的先锋部队已经聚集在七盘关后燃起了火把,站在山岭上远远看过去,只见星星点点,形成两个不规则的方阵,看情形约莫有三五千人。关彝知道这是因为棋盘关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因此汉军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合理利用地形集结兵马。看来,汉军果然是准备攻打关隘,只是不知领兵先锋是谁。
眼下大汉的作战部队编制中,姜维统帅的汉军乃是诸葛武侯留下来的北伐精锐班底,号为虎步军,向来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除此之外,便是关索镇守南中时练就的三千青羌士卒和永安罗宪麾下以白眊兵为底子传承下来的三千士卒堪称劲旅,其余各郡、县驻防的士兵多为后备部队,战斗力不强。即便是拱卫成都的五万羽林卫,由于多年不曾经历阵仗,因此战斗力参差不齐,远非当年诸葛武侯秉政时的羽林卫可比。
以此推断,汉军的这只先锋部队若非关索的无当飞军,便是姜维麾下的虎步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