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骑着骡马去罗马-《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2/3)页

    范铮饮尽葫芦头泡馍的汤汁,以汗巾擦嘴:“回上官,不知。”

    马周咔嚓咔嚓咬着酥脆的石傲饼,含糊不清地吐出三个字:“公廨钱。”

    公廨钱制度,于武德元年十二月实施,置各衙本钱,以各衙的令史主持,称为捉钱令史。

    每司、州有九名捉钱令史,在吏部登记为官员候补,手头的原始本钱就是五万文,也就是五十贯,通过官方贸易的名头,要每月挣回四千文,挣够一年了可以补官。

    当然,流外官居多。

    可区区不入眼的流外官,对于百姓都是不得聊大人物。

    贞观元年,京师与州县,以公廨田供诸司靡费。

    其后,因用度不足,京师官员只有俸禄与赏赐。

    于是,公廨钱重启,以与番邦贸易挣利钱,按衙中人员多少取月料。

    很合理,大唐与各番邦的贸易如何,看看西市那些频繁出没,肤色、眼睛、鼻梁、语言各异的商贾就知道了。

    不什么万邦来朝,万邦来商还是很靠谱的。

    范铮想了想:“恐怕有点问题。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益州、沙州、凉州等地,实现这一条,还是不难的。”

    但是,很多窝在腹地的州县,他们一辈子连番邦人长啥样都没见过,怎么与番邦贸易?

    骑着骡马去罗马吗?

    “所以,十一年,又罢了公廨本钱,以下上户七千为胥士。”

    按范铮理解,直白翻译就是:你们七千户打着胥士的旗号,可以稍微逾越律令,给我挣给公廨钱!

    上户嘛,不是豪强就是商贾,倒不至于承担不起。

    可谁不是逐利而行?

    上交诸司一文钱,势必利用给的便利挣回十文钱,这才是人性。

    老老实实用自己家产填补这个窟窿的人,不敢绝对没有,至少是凤毛麟角。

    有番邦贸易的地方还好一些,轻易就能从中捞回来了。

    可那些没番邦往来的地方,胥士会承担这损失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