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同姓不婚-《贞观长安小坊正》


    第(2/3)页

    就是说,可地延氏与延氏的通婚,是不在禁令之列的。

    范铮击掌:“对啊!我们说的是同姓不婚,延三顺若是肯恢复本姓,自然就不是同姓了嘛。”

    “哼!三顺兄长一定愿意恢复本姓的!”

    布衣木钗、姿色略平凡的延氏小娘子,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气鼓鼓地从侧屋冲了出去,想来是去找延三顺了。

    大唐对于男女之事,包容度可谓历朝之最,小娘子在坊内来去也不受什么拘束,倒也无所谓了。

    延喜张着嘴,眸子里现出一丝灰暗。

    他不是小娘子这种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自然知道,要改动一个已经固定下来的姓氏,需要多大的决心。

    延三顺若是能出人头地,改回本姓当然不是事。

    可是,延三顺若能出人头地,又凭什么看得上自家女儿?

    乌氏眸子里带着淡淡的担忧。

    当初她肯接延三顺的请托,自然是看明白了姓氏上可钻的漏洞。

    然而,乌氏却忘了,延三顺是否愿意恢复本姓,他家长辈是否同意改姓!

    两刻钟,延氏小娘子呜咽着闯入宅院,自己进了偏房,趴到床上嚎啕大哭,以泪祭奠自己死去的情感。

    乌氏叹息一声,与范铮一道向延喜告辞,出了宅院。

    “想不到我自立国做媒妁,在敦化坊崴了脚。”

    乌氏苦笑。

    还好没有进入到六礼阶段,否则更是骑虎难下。

    “乌姐姐说和婚事,应该会得到衙门的一定奖励吧?”

    范铮不是在无端猜测,因为前朝死的人口太多,此时朝廷正积极鼓励婚育,《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也是因为这个背景而诞生,并且没遭到多少阻力。

    乌氏淡淡一笑,并不接话。

    是或者不是,一切由你猜测。

    “敦化坊已经整理出适龄丁男、中女的名册,想请乌姐姐尽快安排他们谈婚论嫁,争取在五月末之前成婚。”

    乌氏的眼里闪过一丝喜色、一丝疑惑。

    有相应名册,要加快六礼速度,县衙的赏钱自不会少。

    但是,听范铮的口气,似乎从六月起就不宜婚嫁了?
    第(2/3)页